面对孩子的坏情绪家长不应该有的行为

时间:2024-03-27 07:18:18
面对孩子的坏情绪家长不应该有的行为

面对孩子的坏情绪家长不应该有的行为

面对孩子的坏情绪家长不应该有的行为,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,尤其是小孩子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,当孩子出现不好情绪的时候家长要懂得应对,下面分享面对孩子的坏情绪家长不应该有的行为?

  面对孩子的坏情绪家长不应该有的行为1

1、训斥和威胁:“你再闹给我看看!”“不乖就怎么怎么样、、、、、、”这种带有惩罚色彩的恐吓和威胁语言,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,更为严重的,孩子采取自我破坏和被动的攻击行为当成报复。

2、贿赂哄劝:“不要哭,我带你去吃你喜欢吃的肯德基!”“我再买一个给你,别难过了!”用贿赂、哄劝的方式息事宁人,保护心疼孩子,让孩子没有机会体验不好的情绪,反而不珍惜。

3、不给孩子表达情感的机会:“男子汉不要哭,勇敢一点!”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征,人有七情六欲,孩子也有各种心理需求。一旦哭的权利被剥夺,孩子的情绪表达就容易出现障碍。

4、否定孩子和他的行为:”你这个坏孩子,为什么这么不听话?”“你太让人讨厌了!”贴在孩子身上的“负面标签”,会阻碍孩子对自我的认识,让孩子认为自己就是“坏”孩子。

5、没有共情或不会共情:“你看!哭什么哭,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……”当孩子伤心、难过、生气的时候,最好先去共情孩子的情绪,理解孩子,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释放和缓解的时候,任何摆事实讲道理都是无用的。

6、愤怒和无奈:“你真是把我气死好了!”在孩子闹脾气时,无法保持冷静,我们的任何不良反应,孩子都会回以愤怒,甚至会摔打东西,最后把“发脾气也没什么大不了”的想法也将深刻在孩子的心上,从而增加发脾气的频率。

7、责怪:”怎么垂头丧气的?振作一点!”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,不但阻断了亲子沟通,而且让孩子变成一个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显得麻木的人。

8、把责任推给他人:”跌倒了不痛!都是地板害的!”当孩子遇到挫折时,为了暂时安抚孩子情绪而责任归咎外界环境或他人的做法,会让孩子无法对自己负责,失去从错误中反省学习的机会,长大以后事事总是去先挑剔他人的不是,容易养成遇到挫折“只会怪别人”的恶习。

孩子有了坏情绪怎样灭火才有效?

1、正确认识坏情绪,用同理心接纳孩子坏情绪的产生。

情绪是一个人对周遭事物的主观感受,没有对错和好坏之分,坏情绪对人类来说是在所难免的,不仅仅是孩子,成人也经常有愤怒的情绪,愤怒的情绪是一种自我保护本能。

当孩子出现了坏情绪,尤其看到孩子生气的时候,父母往往会出于急于消除孩子情绪的心理,要么息事宁人,要么不允许孩子表达情绪。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处理方式。

父母要先学会同理心。比如,我们对孩子说,“看你哭得这么伤心,一定很难过,对不对?”共情孩子的感受,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感觉,并明白父母愿意理解他的感受,就会慢慢将心情沉淀下来。这个时候,最不赞同的做法是家长试着去说服孩子,指责孩子的情绪不对,这样只会火上浇油。

然后父母要学会接受孩子的情绪,接受孩子与我们不同的观点和行为,接受并不代表同意孩子的行为。要让孩子明白:我理解你,我接受你,但是并不代表我同意你的行为,让孩子明白:所有的感觉都是可以被接纳的,但是不恰当的行为需要被规范。

2、反思一下成人的行为,有没有让孩子产生坏情绪的诱因。

在我看来,孩子是比成人有修养的,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动怒,除非是他们的饿了困了生病了。每次因为孩子气的发火的家长找我倾诉时,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理清之后,最后发现原因都在家长身上,而不是孩子。

也就是说,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情绪的诱因。

比如,有个妈妈说,她的孩子才1岁多,脾气很大,动不动就躺到地上不起来了,她怎么哄都不行。原来,孩子的爸爸在用电脑,孩子也想过去参与,被拒绝了。

我说,孩子之所以采取躺到地上的方式,是因为他每次“闹”完就可以解决问题,“闹脾气”是孩子认为的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。再说了,换上我是孩子,我也会闹,电脑是这个家庭的,是公用的,为什么电脑爸爸能用我就不能用呢?

我们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对孩子脱口而出的“不”字,“不”字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,在说出之前,先想想孩子为什么要去参与,如果现在不合适,要如何和孩子沟通,而不是对孩子说“不”。

除了上面的孩子要求没有得到满足,心理预期和现实发生冲突,还有哪些是孩子发脾气的诱因呢?比如,孩子的挫败感,他通过比较,发现自己不如其他的孩子,他想做好的事情并没有像他预期想象的能做好;比如,父母会把他和其他的孩子做比较,让他认为父母不爱他而更喜欢其他的孩子;又比如,孩子之间有些争吵和打斗是正常的,在打斗中处在下风等等。

3、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,让孩子学会沟通和解决。

如果一个孩子被教养的好,随着年龄的增长,孩子会越来越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,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发脾气的阶段,越年幼的孩子越容易发脾气,原因又是什么呢?

当孩子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,他通常的第一反应就是着急,发脾气。我们成人也是一样的,也很少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。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也是生气,只是生气的媒介不同而已。为什么允许自己生气,而不站在孩子的视角,允许孩子当下的年龄有坏情绪呢?

作为父母,又要如何帮助孩子呢?不是训斥和责怪,而是自己找到或者帮助孩子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,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,让孩子在问题中学会沟通。当孩子可以顺畅地沟通,并学会了解决问题,他就逐渐不会发脾气了。当然,孩子在小的时候,我们首先要帮助孩子学会沟通和解决问题。

接着上面1岁多孩子的案例。我们可以试着这样来解决。

用开放是的提问方式,比如,"发生什么事情了吗?躺在地上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哟。"

孩子会通过语言和行为来向妈妈表达和爸爸一起参与电脑的想法。

妈妈可以这样回答:是想和爸爸一起玩电脑对吗?那我们对爸爸说,爸爸,请你也让我玩一会儿好吗?

孩子点了点头。

如果爸爸在做公务,暂时不能和孩子一起,我们需要接着对孩子说,或者让爸爸对孩子说,请你等一会可以吗?现在是爸爸做事情的时间,等爸爸做完了,我们一起来玩。(让孩子学会等待)

然后,等爸爸做完事情,给孩子一定的“体验”电脑的时间,让他敲敲键盘,玩玩鼠标。

其实,孩子并不是玩,一岁多的孩子也不会玩,他只是想了解这个物体。莲子在1岁多的时候,每次我在电脑前,她和这个孩子一样,想积极地去参与进来。居然有一次我回到家,发现我的电脑键盘的字母键和数字键被撬开了好几个,原来她找到了一个工具,整整一个下午都在捯饬电脑,把键盘“破坏”了,从那以后,探索期的时候,再也没碰过我的电脑。

4、亲子共读,让孩子把绘本和生活贴近,通过绘本来学会更多控制情绪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。

好的绘本是孩子生活的'真实体现,孩子从绘本的故事中慢慢学会了认识不同情绪,了解不同的情绪,从而控制不同的情绪。孩子慢慢地学会了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,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,学会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,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式。绘本是对孩子成长最有用的帮助。

  面对孩子的坏情绪家长不应该有的行为2

孩子坏情绪的原因

1、无理取闹

一般都是比较小的孩子容易犯的错。起因可能有很多,比如:孩子不喜欢刷牙,每次刷牙的时候就故意捣乱或吵闹;妈妈爸爸急着去上班,他就是不让;到了商店里,他一定要买和家里一模一样的玩具,不买就大吵大闹等等。

应对招数:转移注意力

对待年龄比较小的孩子,书上说的要讲道理这一套,肯定是行不通的。孩子比较在乎自己的感受,如果态度强硬地逼宝宝就范,也会搞得大人、孩子都非常生气。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。既让孩子有新鲜的感觉,又不会违背父母的原则。

2、遭遇失败

孩子的心非常简单和单纯,但是也非常脆弱,经不起一点打击。比如,孩子很用心地在拼拼图,但是拼了半天,都不成功;或是很努力地搭积木房子,搭得很高的时候,房子突然塌了。孩子觉得自己没有想象当中那么能干,就会情绪低落。

应对招数:同情并给与鼓励

告诉孩子,其他小朋友也可能发生过类似的情况,也无法完成这个任务,让孩子觉得“这件事情很多人都遇到过”,以此缓解孩子的压力和自责的情绪。父母同情的表达可以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,而拉近距离之后的劝慰效果会更佳。不要吝啬你的亲情,轻吻一下孩子或抱抱他,都是让孩子摆脱坏情绪的好方法。等孩子情绪稍稍稳定后,再帮他找到失败的原冈,一起完成原先的任务。

3、要求得不到满足

孩子终归是孩子,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。当他在街头因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当众哭闹甚至躺在地上耍赖时,父母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?很多父母也许都会忍不住厉声喝斥,但这对控制场面毫无用处,对安抚孩子的情绪也是没有帮助的。孩子会很长时间愤愤不平,他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,觉得是父母对他不好。

应对招数:保持冷静教导孩子

最令父母尴尬的情形,是孩子在公众场所闹别扭。但是大人这时必须让自己先冷静下来,不要大声喝斥他,因为你的干预愈多,他的脾气可能愈强烈。孩子闹情绪,有时是带点试探性质的,大人表现得愈在乎,他可能愈是过分。这时,你先深呼吸,由一数到十,平静自己的情绪,稳定下来再跟孩子说话,这也是给孩子一个调整情绪的时间。孩子见你如此冷静,就可能觉得无趣而收敛了。

如果孩子仍然无法冷静,就告诉孩子“我们现在要走”,然后抱走他,等到了无人的场所,就试试让他哭够了自己安静下来吧!当然,你也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,离开他一会儿,孩子“打仗”找不到对手,过一会儿他自己就会感到没有意思,发脾气也就停止了。

暴怒发作与孩子的性格有关,但原因往往在于家长身上。

首先,是家人的溺爱。父亲、母亲或爷爷、奶奶过分疼爱孩子,总怕孩子受委屈,为了博取孩子的欢心,有求必应,而不考虑这种要求是不是适当。这样就逐渐使儿童滋生了一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。

其次,是家庭教育缺乏一惯性和一致性。今天禁止的事,明天便鼓励去做,父亲认为是好事,母亲说坏,爷爷同意的事情,奶奶偏要阻拦。这样就会增加孩子的受挫感,从而导致烦躁和暴躁。

再次,是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格。孩子稍有过错或没有按要求去做或做的不好,父母就严加训斥甚至把孩子狠狠地揍一顿。

最后,提及一点,家长不要自已经常暴怒发作,摔盆砸碗。

《面对孩子的坏情绪家长不应该有的行为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